首页 > 客户服务 > 消费者教育宣传 > 以案说险:理性消费,警惕校园贷

以案说险:理性消费,警惕校园贷

返回

 以案说险:理性消费,警惕校园贷

案例:校园贷的“美丽陷阱”

进入大学生活的王同学,离开了父母的约束,开启了自由快乐的大学生活。某日他在某社交媒体上看到一则关于“校园无息贷款”的广告,只需提供学生证和身份证即可快速提供贷款,利息远低于银行贷款利率,可解决资金周转困难。王同学想申请贷款,购买自己心仪的苹果笔记本电脑,于是王同学联系了该广告客服,提供证件后半个小时内便收到了贷款公司的借款。不久之后王同学发现还款金额不断增加,还收到了多家贷款平台的催缴信息,这才意识到签订的贷款合同中有很多隐藏的条款,如利息叠加费用和逾期还款罚款,因贷款公司有意弱化收费条款,王同学也未仔细询问,最终导致王同学不仅面临超出还款能力的债务,还影响到个人信用记录。这一事件给他的大学生活带来阴影,也让他深刻地体会到金融消费的风险。

风险提示:大学生如何加强金融安全

大学生应当树立理性消费观念,避免超前消费和盲目攀比心理。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合理规划开支,尽量避免使用信用卡或借贷产品。对于大额消费,可通过储蓄、兼职获得劳动报酬的形式积累资金,减少或避免使用信贷产品。如一定要使用信贷产品,要选择正规金融机构的产品,签订信贷合同前,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,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。

启示:理性消费,共护美好青春

大学生离开父母的管束,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,大学阶段不仅是学术成长的关键期,也是养成良好消费习惯和财务管理能力的重要时期。希望每一位大学生都能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杨帆远航,远离不良校园贷,共同守护自己的美好春青岁月。

  • 以案说险:陌生链接莫点开!

  • 金融教育宣传月| 以案说险:了解保险“三适当原则”,做理性消费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