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案例简介
近日,陈生接到一通自称是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张某的来电,在电话中告诉陈生,公司推出一款专为残障群体设计的保险产品,凡电话通知到的人员都会免费获得一份保额为10万元的保险。陈生表示自己2年前因事故导致下半身瘫痪,虽有医院的诊断证明,但未做过残疾鉴定。张某声称可以协助办理残疾人证明但需要交纳5000元保证金,残疾人证明办理后将返还保证金。陈生心存疑虑,随即拨打保险公司官方客服进行确认。经核实,保险公司无张某信息,也无张某所说的赠险活动,陈生才意识到自己差点上当受骗。客服提醒陈生不要轻信陌生人并盲目转账,维护了陈生的知情权和财产安全权。
二、案例分析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》第六十条规定: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,有权要求有关部门依法处理,或者依法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,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。”
《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办法》第三十二条规定“保险公司应当勤勉尽责,收到投保人的保险要求后,及时审慎审核投保人提供的保险标的或者被保险人的有关情况。”第三十九条规定:“银行保险机构应当充分保障残障人士公平获得金融服务的权利,加快线上渠道无障碍建设,提供更加细致和人性化的服务。”
本案中,不法分子利用陈生与外界交流较少,获取信息能力较弱的特点,以及对保险保障和身份认可的需求,假冒保险公司工作人员,提供虚假承诺,企图诱使陈生上当受骗。
三、风险提示
1.不轻易向陌生人提供身份证、银行卡等敏感信息;
2.不轻信夸大宣传和承诺,对于所谓的“保证金”一定要提高警惕;
3.选择正规金融保险机构了解保险产品和相关政策;
4.如遇可疑情况,及时拨打保险公司官方客服电话或向监管部门投诉。
署名:广东分公司 李桃